100+
產品設備200+
合作單位500+
凈化案例全國服務熱線:
0371-636811136月中下旬,省人大常委會兵分三路,重點督察長江、淮河、太湖三大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情況。在檢查的最后一站——太湖流域,蘇州市的管網先行、處理廠超負荷運轉、分類管理排污戶等污水處理措施給檢查組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截污大網伸到一家一戶
治污,前提是截污。蘇州市水利局副局長何尚明介紹,2002年蘇州市政府做了一個重大決定——投入4個億,重新梳理老城區污水管網,實施“市區污水支管直接到戶”工程。一張截污大網就此拉開,它將最終實現“雨污分流”——即污水入管、雨水入河。
在蘇州老城區,由于歷史原因,很多街坊、居民區的雨水混著污水直排河道;部分地區管道破裂、堵塞、漫溢,造成淺層地下水富營養化,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。截污到戶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,工程計劃在蘇州城區鋪設污水管道400公里,雨水管160公里,真正實現“截污、治污”目標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的478公里管道,共接納了100多座公廁、400多家單位、5600多棟居民樓和29處街坊的污水。管網伸到了一家一戶,在城區的覆蓋率達到了80%。
蘇州的污水支管到戶工程在全省啟動最早,成效也非常明顯,真正提高了城市截污、收集和輸送能力,河道污染量也得到大幅度削減。記者看到,如今在蘇州友聯二村,連化糞池都廢除了,污水直接入管進入污水處理廠,雨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排河流。老百姓說,蘇州的一條條河道正在變清,居住環境更美了!
四大污水處理廠都能“吃得飽”
20日,記者來到蘇州福星和婁江兩座污水處理廠采訪時發現,兩處污水處理設施都在超負荷運轉。而且蘇州市區的四座污水處理廠情況也大體一致——超負荷運行。這到底是不是好事呢?
檢查組專家介紹,我省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只有不足70%在運行。全國的情況更不樂觀,正常運行和低負荷運行的均只占1/3;還有1/3基本“吃不飽”,甚至無污水可處理。是不是城市就沒有這么多污水可供處理呢?
事實并非如此,大多數情況是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紛紛上馬后,才考慮到資金不足,截污管網遲遲不到位,處理廠淪為“擺設”。其次,雨污不分離,干凈的雨水也進入了處理廠。而處理工藝對污水濃度有很高要求,雨水一旦稀釋了污水,不但增加了處理量和成本,效果也大打折扣,直接導致污水處理設施資源浪費。而蘇州四大污水處理廠都能超負荷運轉,處理的都是真正的“污水”,完全得益于那張截污大網。順利截污,雨污分離成功,處理廠才有用武之地。有趣的是,今年蘇州截污管網鋪設不得不放緩步伐,等待污水處理設施二期工程上馬,這和很多地方處理廠“吃不飽”形成鮮明對比。
排污分類管理:“眉毛”、“胡子”分開抓
飯店、菜場、醫院、公廁、垃圾中轉站……行業不同,排水性質、污染指標和預處理要求也大不相同,眉毛胡子一把抓,很可能發生污染河流、污染水環境事件。有了截污管道,有了污水處理廠,蘇州是怎樣給排污對象分門別類上“籠頭”的呢?
蘇州市排水管理處處長沈永民介紹,排污要有“排水許可證”,這個已不新鮮。實際操作中,排放對象不同,管理方法必須改變,才能提高治污效率。為此,蘇州將在全省率先出臺《排水戶分類管理辦法》。根據不同的排污對象,在準入條件、適用標準、監測等方面制定出詳細的管理對策。比如,各大醫院的污水必須經過預處理排放,餐飲業要自建隔油池,1000多座公廁必須雨污分離……前期分得細,后期事半功倍。
19日—20日,人大代表們在兩天的明查暗訪后認為,蘇州的“污水處理”文章做的很精彩,直接改善了城市河道的污染狀況,保持了姑蘇水城秀美的風貌,對保護太湖流域水資源起了重要作用。
力華全環保,污水處理必達標 0371-63681113